黑料吃瓜网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管你是名人还是普通人,只要你的一举一动被曝光,就可能成为大众讨论的话题。能够披着“八卦”、“瓜”、“料”等名义披露别人的隐私,甚至是攻击和谩骂别人,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工作”。而这样的人在网络上,我们常常称之为“水军”、“粉圈”、“黑粉”。
在各种社交平台中,以微博、知乎、豆瓣为代表的精英社区,被认为是少数粉丝互动性比较良好、评论比较高质的区域。但是,仍然不乏少数人用违法违规的手段在其中钻漏洞,甚至黑箱操作。比如,假冒UP主的主页在B站上发起募捐骗钱事件;利用“社区管理组”的特殊权限删掉了其他人或组织发布、传播的内容;在微博上利用自动刷阅读量来达到让某些带有商业风险的内容曝光目的等等。
而所谓黑料,则旨在曝光名人或者公众人物的不为人知的隐私和秘密,以达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严重者会导致名誉受损、事业受影响、私人生活受侵犯等恶劣后果。
黑料社——一个充满攻击性的社团
黑料社,是一个以曝光名人黑料为主要内容的社团,成立于2018年,目前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都有活跃的舆论声量。不过,这个社团的成员在进行曝光的时候,常常损人不利己,反而把自己的红线暴露在公众面前。
就拿一个最近事件为例,黑料社上线了又一个热搜话题——“某女星丑闻”,虽然没有在标题中明说是哪位女星,但是依靠他们的粉丝和各种“前传后故”等潜规则,已经成功猜测出了是哪位艺人。最后,黑料社在新闻稿中对该女明星进行了一顿“痛斥”和“曝光”,声称其道德沦丧,背后还有许多秘密。但最终黑料社只是在推波助澜,并没有给出确凿的证据,却对一位艺人的名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除此之外,对于那些明确表示不接受“曝光”的艺人,黑料社的成员甚至会对其进行人身攻击和网络暴力。当一些公众人物遭到黑料社的攻击后,他们的粉丝们通常会发生愤怒的冲突,甚至影响到了社会的正常生活。
究竟是什么驱使黑料社的成员?
很多人都会认为,黑料社的成员是出于某种私利驱使。或者是想提高曝光率,增加自己的关注度,或者是为了金钱等其他利益。确实,社交平台的流量红利让许多人沉迷其中,错过了良知和底线。
然而,作为一些成员曾经表示“不是靠曝光艺人吃饭的中青年”,他们说,最初成立社团是为了“扫一扫乱象”,对那些不道德的事情进行曝光。但是,在最初的目标被倍增四倍的粉丝攫取之后,便开始走上了“事业”的不归路。
事实上,黑料社的“人均知名度”大幅提高,而且他们的粉丝号称是“网络正义使者”,在一定程度上,也的确扮演了社会的监督者和舆论守护者这一角色。但是,要想扮演好这一角色,就必须有足够的承担和责任感,不能在曝光别人的同时,不惜牺牲自己的公信力。曝光的事情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就失去了曝光存在的意义。
关于黑料,我们应该有些什么思考?
首先,黑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这种通过曝光他人获得热度的做法,早在网络时代的外婆级社交网络“天涯杂谈”“猫扑大杂烩”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随着社交平台的红利消失,以及人们对道德素质和生活品质的追求,我们看到了一些黑料曝光者的自我拷问和反思。而黑料社的存在,则更多的是把这些人的不正确做法推向了巅峰。
其次,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我是否也是通过别人的不幸获得快感,有没有对“浅层次瓜”和“深层次料”的准确区分和辨别力。更应该思考的,是我们要如何既面对“黑料”这种负能量势力,又正确运用“曝光”的权利,以达到监督社会,为不具现完整信息的事情找到正义的目的。
最后,我们应该提醒一些曝光名人的人,你们在曝光别人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自己是否在被别人曝光。而且,如果你的黑料无法为社会或他人带来正面价值,那么你的存在就是无价值的。